英文學習的 5 大常見錯誤
學習心法
學習英文不能只是為了應付考試,日常對談不會有選擇題 (圖:Freepik)
你正為出國留學或工作升遷準備檢定考嗎?還是想到英美語系國家深度旅遊,需要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呢?
如果你開始煩惱要怎麼樣學英文才不會走冤枉路,那麼你並不孤單。
這篇文章將會探討 5 個學習英文時人們常犯的錯誤,讓你的英文學習之旅能夠更加順暢!
常見錯誤一:只為應付考試學英文
每年都有大批的考生為了升遷、遊學報考多益、托福、雅思等檢定,也因此許多人認為只要考試拿到高分,就等同於英文能力好。
這是學習英文第一個要糾正的心態,如果學英文只是為了通過檢定考,那麼你追求的其實是考試技巧,英文程度也只會停留在應試的層面。
檢定考能夠綜合評估英文能力,卻不一定能完全反映真實的語言運用技巧,也因此許多「考試高手」能高分通過檢定,說起英文卻還是支支吾吾。
如果認真想要學好這門語言,建議將眼光放遠,別把檢定考當作最終目的,培養每天接觸英文的習慣,久而久之英文就會變成你的一部分。
常見錯誤二:透過單一方式學英文
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學英文的方法,像是追劇、聽音樂、看新聞學英文等,但如果你覺得每天單看影集就能學好英文,那麼你就踩到學英文的一大誤區。
觀賞影集確實能夠接觸到大量英文,但有技巧的學習者會透過口說模仿、關閉字幕鍛鍊聽力等方式進行練習。如果看劇時沒有練習這些基本功,所謂的追劇學英文不過是假象而已。
要學好英文,可以透過不同管道訓練聽、說、讀、寫。除了課本的基礎,你可以每天讀一篇短新聞、收聽英文廣播、撰寫英文日記、看劇時模仿角色唸出台詞,並在過程中記下沒看過的詞彙與用語。
你不需要每天花大把時間坐在書桌前面,重點是建立長期習慣,讓英文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,而不只是一個學科。
常見錯誤三:瘋狂背單字
很多人認為只要單字量夠多,就能夠講出一口好英文,如果你也這麼想,是時候改變這個想法了。
根據英文培生集團 (Pearson) 開發的英文課綱,英文學習者到達中高級以上 (CEFR B2-C1) 才需要開始增加詞彙量,而臺灣上班族大多屬於中級 (CEFR B1) 程度,比起背單字更應該加強文法及溝通能力。
就像我們平常不會一直說文言文,要說好英文也不需要特別華麗的辭藻,NGSL (New General Service List) 中列出了 2800 個單字,已經涵蓋了日常溝通所需單字的九成以上。相較於以前背的 4000 單、7000 單,這個數字聽起來明顯輕鬆多了吧!
切記背單字不要「死背」中文意思。接觸到新詞時,你可以聆聽發音、練習造句,再開口把句子唸出來。這樣就能與單字有更多的連結,未來也更容易使用出來。
常見錯誤四:過度依賴字典
你閱讀英文文章的時候,習慣看到生詞就立刻查字典嗎?如果是這樣的話,最好改變這個習慣,那可能會阻礙你的學習!
查字典並不是壞事,但不應該每看到一個新詞就翻一次字典,那會打斷你的思緒,讓你無法專心於當前閱讀的文章。
人們交談時會透過前後文判斷意思,這個技巧也能應用在閱讀上。閱讀時應該專注於文章的整體大意,如果遇到新詞可以先做記號,試著透過前後文推斷意思,最後再查字典驗證。
習慣這樣的閱讀方式後,你會發現你能看懂很多字,就像我們平常不會去翻中文辭典,除非遇到特別艱澀的詞彙。重點是透過大量經驗,抓到詞彙的含義及用法。
常見錯誤五:開口前總是先「中翻英」
許多人說英文之前,會先在腦裡構思中文句子,再逐字翻成英文,結果常常詞不達意,甚至引人誤會。
這是因為中文和英文的語言結構不同,這種「中翻英」的方式容易導致不自然或錯誤的表達方式。
我們小時候沒有語言基礎,會觀察周遭大人的行為,模仿他們說話,慢慢建立我們的「中文腦」,這也是為什麼從小開始學語言更容易。
你思考的時後,是否會在腦內跟自己對話?如果是的話,對話是不是用中文呢?正因為擁有中文腦,我們才會下意識地用構思中文句子再翻成英文。
改善這個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練習用英文思考,也就是培養「英文腦」。你可以在獨處時,試著用英文表達感受,內容不一定要縝密有邏輯。把自己的英文腦當作小孩子,多接觸英文、勇於犯錯、大方學習,漸漸地就能學會用英文思考。
結論
你學英文的時候,是否遇過上述的狀況過呢?記得避免這些錯誤,才不會走冤枉路!如果你想找一個能幫你建立英文基礎的學習夥伴,不妨試試看 Seymour。
Seymour 是臺灣首屈的微學習英語學習平台,強調透過聊天的方式,一次針對一個學習重點進行教學,搭配翻譯挑戰、自由造句、口說挑戰等豐富練習,同時滿足聽、說、讀、寫等各種需求,每天只要 10-15 分鐘,就能循序漸進掌握各種文法、用法、諺語及詞彙。每堂課還有原創的趣味動畫,讓你透過正確方式學好英文。
現在就下載 Seymour 試試我們的主題課程,一起 See More, Learn More, Do More 吧!